============================================================================== 許多演講和坊間的參考書,都是針對如何留學做申請、如何寫推薦信函或如何跟可能是你未來的指導教授「糾纏」之類的問題作分析。但這類演說、學校老師以及補習班的共同目標僅只於想辦法送你出國而已!而身為主角的你有沒有想過:一旦出了國,你該怎麼辦? 你是不是一個『過分注意細節』的人? 所謂的「細節」,在此是針對唸書的方法而言,台灣學生的唸書方法和美國的學生極為不同,台灣教育體系所訓練出來學生很注重細節,每個學生的個性也深深被影響,但這樣的個性到美國念書時會有很大的trouble! 舉個例子:還記得國中時候的地理、歷史嗎?每條鐵路、氣候變化、人文特產…歷史事件發生的確切時間點、種種經過、更甚至連課本中小圖片下面的小字,都背得清清楚楚;但只要是百科全書上可以查到的資料、或者是字典上查得到的字彙,美國的考試是不會再讓學生多花時間去鑽研的。 面對美國式的考試,學生在必須念完大量的參考資料後,以相當清楚的思路加以融會貫通,才能拿到好成績,若光背一大堆人名年份,是絕對沒用的! More...
------------------------------------------------------------------------------------------------------------------- 形容詞在寫作上容易碰到的問題主要在於語意上。如「樹很高」中的「高」要用 tall 還是 high?而山、建築物的高呢?再如「咖啡很濃」要用 strong,而「濃湯」的「濃」也要用 strong 嗎? 《實用範例》
《用法分析》 crowded 可用來修飾 street,但不用來修飾 traffic。 例如:The streets in downtown areas are usually crowded on weekends. (市中心的街道在週末時通常都很擁擠。) 《補充》 形容交通很擁擠,常用 busy, heavy, bumper-to-bumper, congested, chaotic 等。
看懂了地圖,菜鳥就要上路啦! 週末,我和朋友相約在學校附近一家有著道地提拉米蘇的義大利咖啡廳碰面,準備好好度過一個悠閒的下午。我從住家附近的地鐵站從容跳上前往曼哈頓的橘色 F 線(Manhattan-Bound F Train)後,便氣定神閒地拿出雜誌準備打發通車時間。 根據從地圖上學到的「技能」,讓我有十足的把握在第一次出擊就順利到達目的地,卻沒想到上車後,坐都還沒坐穩、車門也還沒關上,就已經破功! 原來,只要列車操控員盡忠職守的話,地鐵每到一站都會廣播,除了少數已更換新型車廂路線會像台北捷運一樣在站與站間播放錄製好的清晰又明瞭的站名外,大多數地鐵廣播仍是由列車操控人員代勞。 因此廣播內容依各「車長」的習性有小小的不同,有時完全沒有播報,或僅簡單迅速地播完該站與下站站名,若下一站可轉乘其它路線或遇到大站可轉乘其他多條路線,也會一併報出,讓乘客清楚知道路線的資訊。如這個 F Train 的例子:「34th Street, transfer to the B, D, Q, V. This is Brooklyn Bound F Train, next stop will be 23rd Street. Stand clear to the closing door.」 有時,列車行駛到一半會停在漆黑的半路中,這時駕駛員也會廣播遇到的狀況,讓乘客了解列車暫停的原因。這樣說來,在如此詳盡的導引之下,應該是不容易搭錯車,但是問題就出在操控人員的口音了!紐約充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種,所以地鐵的工作人員除了白人、常見的黑人,還包括了亞裔與其他族群,大家英文說得一樣流利,但在發音上卻有很大的不同。 我一踏進車廂內,便聽到廣播傳來一串相當奇特的英文(真的是『英文』嗎?),間雜著幾個我印象中F Train 將要經過的站名,聽起來似乎像是在說些關於行駛路線的東西 blahblahblah… 在我還來不及反應前,車門已經關上。雖然因為沒聽清楚那位播報的仁兄到底在說些什麼,使我心中浮現一絲絲的不安,但眼看周圍的其他乘客看書的看書,嚼口香糖的嚼口香糖,沒有人因此而有什麼動靜,我也就暫時放下心來繼續翻著我的雜誌。(待續) Mon 似乎放心得太早了!這班傳出神秘廣播的列車,究竟要把她載往何方?沒弄清楚就糊裡糊塗地上了車,真的沒問題嗎?請待下回分解!